浮雕廠家談:人民英雄紀念碑背后的故事
浮雕廠家談:人民英雄紀念碑背后的故事。雄偉的天安門,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圣地。可是你知道嗎,人民英雄紀念碑作為“紀念碑綜合體”,它創造了新中國多少個第一?它的背后,又隱藏了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的《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紀念碑研究》,是國內第一本全面、系統研究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學術專著。該書為我們構筑了一幅新中國第一項大型公共藝術工程的全景圖。它不僅最大限度還原了歷史真實,客觀記錄、描述了這一工程的全過程,同時,從這項長達8年的項目中,透露出了諸多歷史、文化、政治、社會的信息。它不僅對今天的城市紀念碑藝術的建設和公共藝術制度建設有著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還為新中國雕塑史研究提供了一個翔實可信的研究個案。同時,本書對中國藝術史寫作,也提供了一個有意義的文本和范例。
例如,在方法論上,作者吸收了法國年鑒學派的方法,本書關注點不僅放在作品即“文本”上,它還非常關注人的活動,關心日常生活的細節。本書不僅涉及領導人與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的相關事項,還涉及普通助手、石雕工人們的工作以及生活,甚至寫到了他們的報酬、伙食、差旅、業余活動,如晚上聽戲等。所以,讀者在閱讀時,會產生一種沉浸感,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會撲面而來。
這本《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紀念碑研究》究竟揭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背后哪些故事,這些故事又給人什么啟示?筆者從個人的專業興趣出發,略舉一二。
筆者首先感興趣的,是這個項目中始終存在著建筑與雕塑之間關系的糾纏。
紀念碑項目中最重要的兩個人,梁思成和劉開渠,恰好分別是新中國建筑和雕塑的執牛耳者,也是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設計處并列的兩位處長。他們在合作期間的不同意見,代表了兩個行業的兩種眼光。
人民英雄紀念碑當然是一個整體,但畢竟分為碑體和浮雕兩大部分。從它落成到現在,六十多年過去了,現在回過頭看,相對而言,印象最深,影響最大的,是碑體還是浮雕呢?
對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形設計,作者認為梁思成起了決定性作用。1951年8月,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將其下屬設計組所繪的紀念碑草圖三種送呈北京市領導,該委員會副主任梁思成致信北京市領導,對送審的三種紀念碑草圖,從建筑工程和美學的角度,進行深入分析,闡述了他關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基本設計思想。他的看法得到領導的重視和肯定,這些成為日后梁思成主持設計工作的基本思路。
- 上一篇:南京浮雕廠家:鍛銅浮雕的制作工藝
- 下一篇:浮雕廠家:雕塑的種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