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浮雕的材質有哪些分類?
鑄銅浮雕主要材質:紫銅,也就是純銅。標準(96#),塑性很好,宜鍛打工藝。如不加入其它金屬則不宜鑄造。黃銅:主要成分銅、鋅,少量鋁、錫,國家標準(62#、63#)。特點是有良好的鑄造加工性能和抗腐蝕性。適宜精鑄,著色穩定。青銅:主要成分銅、錫,很少量鋁、鋅,國家標準(38#)。有良好的鑄造加工性能,較強的防酸、防堿、防鹽,抗腐蝕性,適宜精鑄,著色穩定。
鑄銅浮雕以銅為主要原料,將金屬熔煉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體并澆進鑄型里,經冷卻凝固、清整處理后得到有預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鑄造工藝制作的雕塑藝術品。鑄銅的歷史非常悠久,且技術成熟。鑄銅的工藝要比鍛銅復雜,藝術創作的復原性好,因此適合成為精細作品的材料,尤其人物雕塑較為常見。
鑄銅雕塑使用耐火石膏模或砂模等耐高溫的模具,一般是內外層,將銅水從天窗內倒進模具,冷卻成型,壁厚一般3-8mm,堅硬耐腐蝕,壽命長。因為銅雕自身的特點,所以具有歷久彌新的特點。銅雕本身就具有厚重感,作為人物雕塑材料更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而且,銅雕更易保存,不會隨著時間潮流而過時。
而另一種雕塑材料——玻璃鋼,是使用樹脂與其他化學助劑混合后在模局內部進行化學反應成型,一般比較大的用涂刷方式制作,很小的灌實心并用真空泵抽真空的方式制作,屬有機物材質,易燃,分量輕,壽命相對短,會老化,會變形扭曲(圓雕不易變形),會開裂 ,室外壽命7-10年,表面一般要著色,色彩壽命也有限;玻璃鋼本身硬度還不錯,也有一定彈性,但雕塑一般是空心的,硬度就類似硬質塑料,易碎,但由于含有纖維,一般不會象塑料壞的嚴重,也便于修復。所以,對于一些要求較高、完整復原設計創作的精細雕塑作品,采用鑄銅工藝比較好,特別是人物鑄銅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