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銅浮雕有哪些制作工藝?
小型鍛銅工藝作品或大型浮雕局部加工可以采取氧氣加乙炔產生的高溫加熱,大型作品就需要生爐火鼓風加熱。加熱這一環節相對容易。加熱后的銅板要用皮錘敲打平整。
適當比例的松香和土等原料放在容器內熔化后,將其倒入四周有3-5厘米高起邊沿的工作臺上,用于固定加熱后的銅板,此法比最初的沙袋法牢固且錘鏨手感好。
錘子和鏨子的運用則是整個鍛銅工藝的關鍵,這即是”鍛銅“又被稱為”鏨銅“的原因。每個鍛銅師傅手中都有上百把形式各樣的鏨子,在銅板上用這些鏨子勾勒出高低起伏的線條叫”走線“,快速準確的按圖紙走線是需要下幾年的功夫的,尤其是一些關鍵部分,比如人物的面部特征等。大型鍛銅作品需要多名鍛銅工匠的配合和集體創作,一些工藝過程要求工匠的配合要十分默契,比如有時需要將銅板懸掛起來,鍛銅師傅們在銅板的兩側同時作業,使每一個高低錯落的線條達到完美。之后的作品再經過焊接組裝、打磨刨光或做舊上色處理,一件作品就完成了。
銅浮雕為圖像造型浮突于石料表面(與沉雕正好相反),是半立體型雕刻品。根據圖像造型脫石深淺程度的不同,又可分為淺浮雕和高浮雕。淺浮雕是單層次雕像,內容比較單一;高浮雕則是多層次造像,內容較為繁復。浮雕的雕刻技藝和表現體裁與圓雕基本相同。古今很多大型紀念性建筑物和府第、民宅都附有此類裝飾,其主要作品是壁堵、花窗和龍柱(早期)及柱礎等。
- 上一篇:鑄銅浮雕和鍛銅浮雕在工藝上有哪些不同?
- 下一篇:浮雕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項?